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每月醫星

內外兼修跨領域合作的皮膚地質學家—皮膚科部陳奕先醫師

陳奕先

斜槓人生,別開生面的白袍養成
也許是高中時在三類組的班級受到同儕的影響,與身邊的同學都立定志向考取醫學院,而進入國防醫學院則是因為好朋友說的一句話:進國防,既是醫生又是軍人,同時有兩種身份,感覺很威風。現在想起來,歷任國防的學長們似乎才是斜槓人生的始祖。從入學後經歷入伍訓、每年寒暑假的軍事訓練課程,畢業擔任航空醫官受航空生理訓練,兩年在空軍基地以及一年在陸軍專科學校的服務,都是很難得的體驗。


內外兼修跨領域合作的『皮膚地質學家』
從前上課聽老師描述不同科別醫師的特性說道:內科醫師思慮縝密,治病用良藥;外科醫師膽大心細,病去靠快刀;病理科醫師明察秋毫,診斷一把罩,很高興自己選的皮膚科可以兼顧這些領域。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有超過三千種疾病,可以說每個人一生中總會碰上皮膚相關的問題。皮膚專科的訓練及執業過程時常需要為病人進行皮膚切片檢查及各式腫瘤的切除,在診斷和治療的同時更要盡可能兼顧患者的美觀。此外,我們也必須具備判讀病理玻片的能力,培養我們成為內外兼修並且能夠將臨床及病理結合的醫師。所以,膚淺膚淺,皮膚科其實一點也不膚淺。
一眼定江山,是皮膚科的另一大特色。在許多科別越來越仰仗先進精密的儀器或抽血檢測之際,皮膚科往往透過病史詢問加上詳細的身體檢查,就能給予絕大部分患者正確的診斷和即時的治療。透過病灶的檢視,甚至時常能推測患者問題持續的時間和變化的過程,有時會笑稱自己是皮膚地質學家。


時下許多行業都很流行跨領域合作,皮膚科也不例外,時常需要與其他科別聯手出擊。我們患者的年齡層幾乎可以說from cradle to grave 從搖籃到墳墓,從呱呱落地的新生兒到白髮蒼蒼的資深公民,有為痤瘡所困的青年學子,也有為妊娠搔癢所苦的偉大媽媽們;患者可能因為糖尿病或尿毒引起的搔癢症會診我們,也可能在我們診斷惡性腫瘤後與血液、放射腫瘤科共同照護,在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新型藥物為病人帶來一絲曙光的同時,我們也肩負起協助診斷及治療各式藥物疹及皮膚不良反應的工作。自前年疫情爆發,大家開始關注新冠肺炎的各種症狀,其中就有患者是以皮膚作為其中或是唯一的臨床表現,另外,皮膚科有許多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是生物製劑的患者,在新冠肺炎疫苗問世後,我們也要跟民眾說明疫苗注射的安全性及相關注意事項,以及鑑別疫苗注射後的皮膚不良反應,在疫情肆虐之際,皮膚科醫師也有獨特的角色與價值。


莫當癬疥小疾,錯過就醫黃金期
門診常見的疾病大致可歸納成三大類:發炎、感染、腫瘤。病灶初始都可以有相似的表現或沒有嚴重擾人的症狀,而導致患者容易延誤就醫甚至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有病人自認患有香港腳,長期使用抗黴菌藥膏,病灶卻始終反反覆覆,就診後方知自己是汗皰疹的患者;時有病人因搔癢的病灶自行在外購買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藥膏塗抹,使用一段時間仍未見改善,至門診時才知道原來是黴菌感染,由於錯誤用藥導致病灶越加惡化; 也曾遇過病人的指頭長了一個結節,起初以為是一般的甲溝發炎,至藥局購買成藥塗抹始終不見效,後來經切片檢查及組織培養才知道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須使用特殊的抗生素並且治療較長的時程。而最讓人感到惋惜的則屬腫瘤這一類,有些病人對於身上出現長久未癒合的傷口一直不以為意,直到傷口越來越嚴重,經切片才知道是皮膚惡性腫瘤; 也有患者在私密部位出現溼疹樣病灶,因羞於啟齒一直不願就醫,到最後才知道是特殊的皮膚惡性腫瘤(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 乳房外佩吉氏病)。以上這些狀況若能在疾病初始時就給予即時且正確的治療,就能避免後續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或遺憾。

而隨著治療方式的日新月異,以往長期深受困擾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及乾癬患者也從生物製劑療法中獲得顯著有效的控制,看到病人能夠重拾生活品質進而逐漸恢復正常社交生活,正是身為皮膚科醫師最大的成就感。建議民眾不論是在出現皮膚相關疾患或是有長期慢性皮膚病困擾時,務必把握就醫黃金時間透過皮膚科醫師的專業協助,定能改善皮膚更能改善生活品質。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1/08/05 點閱次數: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