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分院報導

松山分院-低能量震波治療在泌尿外科領域的新方向-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與慢性攝護腺炎


松山分院泌尿外科 蘇忠仁醫師
體外震波在泌尿外科尿路結石的治療已將近五十年,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有超過一半的尿路結石患者優先選擇震波治療,它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最近二十年來,根據震波的特性發現,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簡稱LI-ESWT),因具有刺激治療部位產生新血管增生作用,過去已成功運用於臨床治療慢性傷口癒合不全及心臟缺血等疾病的試驗。本院松山分院最近引進新一代的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儀,並成功治療多位兩種男性的隱疾 (勃起功能障礙與慢性攝護腺炎)。

由於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主要成因為血管性因素,因此於2010年起,國外陸續發表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於勃起功能障礙治療成功的臨床經驗報告。台灣也於2015年3月由衛生福利部正式核准,可運用於泌尿科治療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等適應症。男性學醫會也在當年正式將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列為國人勃起功能障礙的第一線可選擇治療或其他傳統治療的輔助性治療,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主要是藉由低能量震波刺激陰莖海綿體內產生新血管增生,進而改善陰莖海綿體的血流及充血功能,進而改善勃起功能障礙,雖然造成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原因相當多,有血管性、神經性、結構性、內分泌性、藥物引起與心因性等,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主要是改善「血管性病因」,因此治療前應由泌尿科專科醫師、或受過男性學完整教育訓練的醫師做詳細的病因評估,與病人討論是否適合接受治療。

根據統計顯示,國內50歲的中年男子有10-20%性功能障礙,70歲則半數以上都有性功能障礙。過去血管性的性功能障礙以服藥治療為主,威而鋼、西力士等藥物機轉在於增強血流,沒有血管新生作用,因此「有吃才有效、吃久了病仍在」,和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的作用機轉不同,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1個療程(約6-8次)之後約50-60%患者有效,效果是可以持續的。雖然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安全性高,不過震波能量過高恐造成陰莖瘀青、血腫、纖維化及血尿等併發症。且施打部位需正確針對陰莖海綿體治療,因此宜由受過完整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訓練的泌尿科專科醫師或男性學醫師執行。   
  
另外對於慢性攝護腺炎/膀胱疼痛症候群/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無菌性慢性攝護腺炎所導致,病人的症狀類似一般的攝護腺發炎,但是尿液培養、攝護腺液培養、抽血指數等,卻都檢查不出異常。目前醫學界對此疾病的成因還不是非常瞭解,推測可能原因包括難以檢測到的病原體感染、或是自體免疫失調等。對於這樣的病人,以往醫師除了用藥物治療,就是請患者放鬆心情、減輕壓力,維持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自身的免疫力來對付疾病。然而,患者的不適感往往會持續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無論吃藥打針,效果都不甚理想,或是症狀改善後一段時間又復發,換過不同的醫院、醫療院所,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針對這樣棘手的疾病,低能量體外震波儀,是利用”會陰震波”來治療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利用特製的矽膠探頭,貼著會陰部的皮膚,讓超音波的能量穿過組織,聚焦在攝護腺或骨盆腔的病灶,藉由刺激,降低神經對於疼痛的敏感度;同時可改善骨盆組織的血液循環,放鬆緊繃痙攣的骨盆底肌肉,進而達到症狀緩解的效果。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與慢性攝護腺炎 慢性攝護腺炎膀胱疼痛症候群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1/04/01 點閱次數: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