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新冠肺炎簡介與診斷


感染及熱帶醫學科
自2019年12月起,在中國湖北地區,出現新興不明病原造成的肺炎,並且很快的在當地造成流行,進而擴展到全世界,而後經過基因定序分析,確定為一種新的冠狀病毒造成的傳染病,國際病毒學會將此病毒命名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世界衛生組織則將此病毒造成的疾病命名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簡稱COVID-19新冠肺炎,目前已在世界各地造成眾多感染及死亡。

SARS-CoV-2為冠狀病毒一種,目前已知能感染的人類的冠狀病毒共有七種,其他也能造成較嚴重症狀的如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SARS)、中東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其他的冠狀病毒一般造成感冒等輕症。
新冠肺炎目前認為的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及接觸傳染,當鼻黏膜吸入帶原者帶有病毒的分泌物而傳染,或是接觸沾有病毒的物品再接觸自己的口鼻而感染,因此一般最好的防護措施為配戴口罩及注意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以及多洗手。
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可能會有的症狀如發燒、頭痛、咳嗽、喉嚨痛、全身倦怠、腹瀉、嗅覺味覺異常或喪失等,較嚴重的患者可能會有呼吸急促、意識改變、敗血症休克等症狀,大部分的患者症狀輕微甚至無症狀,與過去的SARS不同的是無症狀患者也有可能造成傳染,本身帶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癌症或是肥胖的病人較可能感染後併發重症。

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在實驗室檢查方面,可能會有淋巴球降低、乳酸脫氫酶上升、發炎指數上升等情形,影像診斷方面胸部X光可能有肺實質化及毛玻璃狀陰影,胸部電腦斷層的敏感性較高,也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肺實質化及毛玻璃狀陰影等變化。
除了以上的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上檢查,要確診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是分子生物學診斷,即透過鼻咽或是口咽的擦拭液、痰液或下呼吸道抽取液的進一步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檢測病毒,確診的病人必須收治到負壓隔離病房接受治療,血清學檢測抗體則因需較多時間並不適合用在急性期。

新冠肺炎為一新興的傳染病,仍有許多未知的地方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勤洗手、出入公眾場所戴口罩仍是預防感染的最好方法。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1/02/05 點閱次數: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