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淺談新生兒肝膽疾病


小兒腸胃科資深住院 江哲銘醫師

任何原因引起肝臟發炎,進而造成肝細胞的損傷,都稱為「肝炎」。而新生兒肝炎,特指新生兒肝臟發生炎症,常見於出生後1至2個月的嬰兒。有許多的原因會引起肝炎,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類:病毒性肝炎與非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除了A、B或C型肝炎病毒外,還包括有巨細胞病毒(CMV)、腺病毒、克沙奇巨細胞、腸病毒或EB病毒感染等。另外導致肝炎的原因包括:代謝異常、遺傳疾病、藥物中毒、自發性原因,甚至肝膽系統的先天異常。

巨細胞病毒性肝炎,屬於非A-E型肝炎外,最常導致新生兒產生肝炎的病原。潛伏期從4周甚至到12周之久,它可藉由潛藏於人類宿主細胞內,避免被免疫監視。受感染者分泌的體液包括尿液、血液、咽喉、糞便、眼淚及母親分泌的乳汁等皆可培養出來。病毒可藉由人與人接觸傳染,但也可能於母親生產時經產道感染,或產後母乳哺餵母乳將病毒傳新生兒。感染後有部分新生兒會出現合併症如:先天性畸形、智力障礙、小頭、聽力喪失、智能不足,癲癇、肝炎、血球過低,發育不良甚至死亡等等。針對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療,目前並沒有明確的共識,但大多醫師仍採取支持性治療為主。有研究指出:若合併有膽汁鬱積、肝臟切片證實有巨細胞病毒,或若合併其他感染:肺炎、視網膜炎、中樞神經感染可考慮抗病毒藥物治療。

因為巨細胞病毒感染後造成的肝炎,也可能出現黃疸或症狀,因此臨床上醫師會與新生兒相關膽道疾病加以鑑別。首要排除的疾病是先天性膽道閉鎖,其症狀為延長性結合型黃疸和灰白色大便。新生兒出生後,醫師或護理師會衛教如何觀察寶寶皮膚及糞便的顏色(請於白色燈光下觀察),這在出生後60天內尤其重要。若大便的顏色異常灰白(對照大便卡圖示),須及早就診評估,懷疑或確認為膽道閉鎖疾病,需及早接受葛西手術重建膽道系統,以避免因持續性膽汁淤積而進展至新生兒肝硬化。

另一類常見膽道疾病為膽管囊腫,指的是肝內或肝外膽管呈現囊狀擴張。有部分兒童於母親接受產前超音波時,就已經發現膽管囊腫異常。於嬰兒期,小寶寶可能同樣表現黃疸合併有灰白色大便。由於膽管囊腫過大或造成阻塞,也會造成膽汁逆流,進而誘發膽管炎、肝炎或是反覆性胰臟發炎。因此膽管囊腫也需由小兒外科醫師適當安排手術處置。
新生兒的肝膽疾病,需要家長配合安排兒童定期就醫回診,抽血追蹤肝功能及黃疸指數,或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倘若出現急性症狀如:發燒、腹痛、茶色尿或是反覆有灰白色大便等急性症狀,應盡早就醫評估是否有其他併發症發生。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0/10/05 點閱次數: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