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3期   2024 年 3 月號

醫療新知

淺談急性呼吸衰竭與呼吸器脫離

胸腔内科沈志浩醫師
胸腔内科 沈志浩醫師

所謂急性呼吸衰竭,是指人體呼吸系統出現突發性障礙,導致無法提供足夠的氣體交換,包含獲得足夠之氧氣或排除多餘的二氧化碳,導致體內器官缺氧或二氧化碳累積,最後發生各個器官受損甚至死亡,所以呼吸衰竭可分成「低血氧性呼吸衰竭」和「高二氧化碳性呼吸衰竭」兩大類。

急性呼吸衰竭有許多病因,包含肺部疾病、心臟疾病、感染性疾病、腎臟疾病、自體免疫疾病、外傷等都可以導致急性呼吸功能異常,無論何種病因,呼吸器的使用都是輔助維持生理運作的必要工具,替病人爭取時間接受適當治療,去除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呼吸器的原理是利用機器將空氣及氧氣送入病人的肺部,可分為侵入性(需氣管內插管)和非侵入性(不插管)呼吸器兩種方式。


氣管內插管及使用侵犯性呼吸器可提供確切的氧氣濃度,精準的控制氣道壓力,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有效給予呼吸容積和流量,是最可靠治療呼吸衰竭的方式。缺點是插管急救過程痛苦,若將來疾病控制後須面對脫離插管及呼吸器的問題,如果病人因為身體狀況或器官功能不良,或者疾病嚴重無法完全恢復,可能會面臨無法脫離呼吸器,需要長期依賴呼吸器支持生命的情況,後續將面對氣管造口(氣切)及長期照護的問題。
使用非侵犯性呼吸器則是以口鼻面罩連接呼吸器提供正壓輔助病人呼吸,優點是不需插管,沒有插管急救的痛苦,但缺點是機械通氣效果不如侵犯性呼吸器,而且強烈的氣流還是會使病人不舒服,非侵犯性呼吸器並非所有病人皆適合使用,實證醫學上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臟衰竭併肺水腫的患者有明顯幫助,對於感染肺炎痰多的患者使用非侵犯性呼吸器反而可能因痰阻塞不易咳出而惡化,另外上呼吸道阻塞、腸胃道出血、意識不清、心肌梗塞、顏面受傷患者也不適合使用。

為了處理造成衰竭的病因,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會被收治在加護中心中,當這些病因被緩解或治癒之後,就需要儘速脫離呼吸器。很不幸的,有部分病人會發生呼吸器脫離困難的情形,導致呼吸器使用時間過長及加護中心壅塞,此時除了尋找及治療潛在未發現的病因,也須積極協助病人復原運動及呼吸復健,以期能早日脫離呼吸器。目前健保規劃了「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照護系統試辦計劃」,以『加護中心--呼吸照護中心--呼吸照護病房--居家照護』四個階段,建構呼吸器使用病人之各階段轉出及回轉的規範。而呼吸照護中心,正是承擔著提昇重症患者加護品質,並活化加護中心資源應用的關鍵角色。

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呼吸照護中心,係由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呼吸治療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復健師以及社工等醫療團隊組成,近二十年來致力於呼吸器使用病人之臨床照護品質提升,並投入呼吸器脫離之相關臨床研究。目前醫學對於呼吸衰竭病人之復健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發揮以病人為中心,貼近病人需求進行研發,於104年度以「自動化呼吸模式(ASV),提供重症病人全方位呼吸治療」,榮獲 SNQ 國家品質標章。同年以「提升RCC執行呼吸復原計畫完整」主題成立「元氣圈」,全方位增進呼吸器病人的肺部復健品質,榮獲第 38 屆全國金銀獎品管圈金鑽獎以及第 16 屆醫策會醫療品質獎主題類潛力獎暨創意獎。本團隊仍持續在呼吸治療領域中精進,分別於106年設計可併用氧氣輸送之「多功能氣切發聲器」,讓氣切病人能輕鬆舒適的呼吸,而且能夠清楚不費力地開口說話,榮獲第十四屆國家新創獎;再於107年以結合呼吸裝置,壓力感測及無線通訊設備之多功能智慧肺適能儀,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未來將致力於進一步資訊及雲端的整合,配合大數據收集及人工智慧導入,提升病人呼吸復健成效及生活品質。
胸腔內科醫療團隊於106年以多功能氣切發聲器讓氣切病人能輕鬆舒適的呼吸而且能夠清楚不費力地開口說話榮獲第十四屆國家新創獎 胸腔內科醫療團隊於107年以結合呼吸裝置壓力感測及無線通訊設備之多功能智慧肺適能儀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0/08/05 點閱次數: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