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認識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外科 鄭屹喬醫師

一、前言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是不分性別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每年約有1萬多人罹患大腸癌,並有近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然而,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二、大腸直腸的解剖構造
消化道在解剖結構上由上到下的位置為,食道→胃→小腸→大腸。大腸的全長依每個人的體型不同約90公分~150公分左右,右下腹開始,從升結腸,連著橫結腸到降結腸,緊接著乙狀結腸,最後到直腸與肛門相連。

三、大腸直腸癌可能的症狀
● 左側:通常沒有症狀,抽血可能發現貧血。
● 右側:解便習慣改變、糞便帶血液或黏液、糞便變細、下腹部絞痛。
● 不幸的,有症狀的大腸直腸癌通常比較嚴重了,因此應該在腫瘤還沒有症狀、甚至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就提早發現,並切除之。

四、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
● 年齡: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大腸癌病人,年齡大於50歲。 
● 飲食:大腸癌的發生和高熱量、高脂肪、及低纖維飲食有關。 
● 基因:如果你的體質容易產生瘜肉,便有較高的危險性發生大腸癌。 
● 家族病史:家人罹患大腸癌是重要的危險因子。大約百分之十的大腸癌病人,已有親屬罹患大腸癌。 
● 個人病史:卵巢、子宮、或乳房癌症的女性,發生大腸癌的機會增加。而大腸癌病人更要預防第二次罹患大腸癌。 
● 身體活動量小的人:適當運動量的人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較低。 
● 吸菸:可能會增加產生大腸癌的危險。 
●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腸炎。

五、什麼是潛血檢查?
● 原理:大腸內的腫瘤或息肉,受到糞便摩擦而出血,血液因而附在糞便表面排出,經採集表面糞便送至檢驗室檢驗,即可測出是否含血液。
● 常有病人問,大便沒有血,為什麼要做大腸鏡或糞便檢查?因為,腫瘤流出的血多半僅有微量,是肉眼看不出來的,如果潛血檢查呈現異常,千萬不要心存僥倖,拒絕進一步大腸鏡檢查。
● 根據統計,潛血檢查異常約一半的機會,大腸鏡檢查確實有息肉或腫瘤。
● 國健局提供50歲以上未滿75歲國人,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檢查。

六、大腸鏡檢查
● 相較潛血檢查,精確度更高,也可以同時切除瘜肉,然而有侵入性,檢查前需專業評估。
● 一等親無大腸直腸癌病史:年逾50歲建議做第一次全段大腸鏡;一等親有大腸直腸癌病史:年逾40歲建議做第一次全段大腸鏡。

七、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
● 多吃蔬菜水果,少碰紅肉燒烤油炸類食物。
● 戒菸。
● 多運動。
● 定期篩檢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老化是無法避免的,年紀就是大腸直腸癌最大的風險。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0/08/05 點閱次數: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