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非侵入性產前診斷

婦產部 王晨宇醫師

前言
唐氏症是臨床上造成新生兒智能障礙最主要之單一原因,也是所有活產新生兒染色體異常中發生率最高之疾病。唐氏症會導致先天異常如先天心臟病、外觀異常或其他異常,另外也容易得到感染症、白血病、早發性失智等,以及都會有輕度至中度智能障礙,對於家庭及社會均是沉重之負擔。儘管大多數先天染色體異常之胎兒,會導致早期自發性流產,然而有些如第13對染色體三倍體症(巴陶氏症)、第18對染色體三倍體症(愛德華氏症候群)等,是可能存活到新生兒時期,但常常在出生後因嚴重併發症而死亡,基於上述理由,產前檢查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在懷孕早期找出這些有問題之胎兒,給予父母足夠的時間諮詢相關專家,並共同決定寶寶的未來。

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查(NIPT)
目前國際常規產前染色體檢驗的方式主要可分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侵入性以絨毛膜取樣(CVS)及羊膜穿刺為主,非侵入性則可再另外分成兩項:
1. 母血唐氏症篩檢:在第一孕期或第二孕期以超音波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之厚度,並配合孕婦年齡及血清中二至四種蛋白質濃度,以電腦軟體估算胎兒罹患唐氏症或其他先天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如果血清估算出來染色體異常之風險超過1/270,即為高危險群,必須考慮後續羊膜穿刺以確定胎兒染色體。 

2. 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測(NIPT):懷孕10週後,胎盤逐漸成熟,在代謝過程中約有10%之胎兒細胞會脫落進入母血之中,此時可在媽媽血漿中發現胎兒細胞凋亡後之游離DNA,因此可利用來篩檢唐氏症等其他常見染色體異常疾病,近十年來因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技術蓬勃發展,使得此項技術終於可應用在臨床之篩檢,目前國內外各大醫學會均推薦NIPT可用於各年齡層孕媽咪,做為第一線篩檢唐氏症之工具。雖然在次世代定序及生物資訊演算的協助下,可以更準確「推算」胎兒染色體之「數目」,但仍「非直接看到胎兒染色體」,因此只能告知「篩檢」胎兒「罹病之風險高低」,檢查結果若呈現高風險,不代表胎兒罹病,仍須利用絨毛採樣或羊膜穿刺才能確診。其他有些遺傳疾病,比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X染色體脆折症等,建議於第一次懷孕時,透過母血檢查媽媽本身的基因帶因狀況,往後懷孕則不需重複檢測。

NIPT與傳統羊膜穿刺之染色體分析之差異
1. 羊膜穿刺之染色體分析是於孕期16-20週左右,直接抽取羊水中之胎兒細胞進行培養,可獲取足夠之胎兒染色體,因此可完整針對23對染色體之數目及結構作出正確之診斷,準確度超過99.5%以上,幾乎沒有偽陽性和偽陰性之問題,為目前「確診」先天染色體異常之唯一工具,若再配合羊水晶片,更可診斷一些微小缺失之染色體異常。
2. NIPT則屬於「篩檢」,仍有偽陽性及偽陰性之問題,其準確度和檢查的範圍跟傳統染色體檢查仍有一定差距,若NIPT檢測異常,則須另外作羊膜穿刺以確定診斷。

影響NIPT準確度之因素
並非所有的染色體異常均可透過NIPT檢測,胎兒因素方面例如染色體重組、倒置、平衡轉位、單一親源染色體、嵌合型染色體異常、開放性神經管缺損等,母體方面例如體重過重(超過80公斤)、母體染色體異常、近期接受輸血、移植手術、幹細胞移植治療或懷孕期間接受抗凝血劑治療,皆可能影響檢測準確性。
雙胞胎妊娠目前在第二代NIPT(SNP-based NIPT)之準確度已大幅提升,甚至可以辨別同卵或異卵雙胞胎。

建議
產前檢查之精神為早期發現胎兒先天異常,給予家長足夠時間決定後續治療或處理方式,擔心羊膜穿刺風險之孕媽咪,可以考慮懷孕10週時先接受NIPT篩檢,若確認為低風險,可在後續產檢時配合超音波等持續追蹤,萬一篩檢結果屬於高風險,則應在16週左右接受羊膜穿刺。

參考資料
1. http://www.genephile.com.tw/NIPT/
2. https://heho.com.tw/archives/57262
3. http://www.mfmclinic.com.tw/ugC_NewMedicine_Detail.asp?hidMedicineID=79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0/06/05 點閱次數: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