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健康亮紅燈-你不可不知的身體警訊(三) 急性腦中風

急診部 陳伯銓 醫師
       自民國60年代起,腦血管疾病在台灣一直高居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因近代腦中風醫療照護進步直至去年才下降至第四名.腦中風不僅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國人殘障的重要原因,更會造成家庭及社會的重大負擔。

       腦中風可簡單分為缺血及出血性兩大類,其中缺血性腦中風約佔四分之三.在過去,對於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只能保守的藥物治療防止復發.直到民國 91年衛生署核可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rt-PA)的使用,缺血性腦中風才算有了積極的治療方式.近年來,除了血栓溶解劑,還有一項新型療法-動脈取栓術(IA thrombectomy),經由動脈利用線圈輔助或真空抽吸方式將腦血管之血栓取出,對於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靜脈注射血栓溶解雖是缺血性腦中風的特效藥,可增加3成的機會讓患者復原到可獨立生活,但藥物須於症狀發生3小時內給予,否則會增加出血的風險.與血栓溶解劑相比,動脈取栓術可將治療黃金時間由3小時延長至6到8小時,為病人帶來更多的治療機會。

關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時間因素」一直是最大的挑戰.若能在發病的黃金時效內完成醫療處置,將可減少腦組織的損傷,增加復原的機會.因此,如何在「黃金時間」內能迅速將病人送至具備急性腦中風緊急處置的醫院, 就成為極為關鍵性的課題.礙於民眾對於腦中風的警覺意識仍較薄弱,常礙於送醫時間延遲的關係,未能得到完善的治療。

       因此教導民眾認識腦中風的徵兆就顯得格外重要,建議民眾可以活用「FAST」口訣,如果發現家人突然臉歪嘴斜(Face),單側手臂力氣變差(Arm),說話大舌頭(Speech)等疑似中風症狀,務必要立即(Time)撥打119,救護車在送院途中就會聯繫醫院準備,如果自行就醫反而可能耽誤時間。

       然而,預防勝於治療,預防腦中風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三高患者是缺血性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藉由有效的防範及控制三高可顯著的降低腦中風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另外,生活習慣的改變,如戒菸、戒酒、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的調整等,更是能根本改善及減少中風的發生。

辛辛那提測試示意圖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01/05 點閱次數: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