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醫療新知

三總善用都卜勒血管超音波 蛇咬免開刀


本文部份內容摘自109年1月15日青年日報記者李佩玲/聯合報記者陳婕翎臺北報導
去年1月一名家住內湖郊外的5歲小男孩,原本在房間玩玩具,突然告訴媽媽腳痛,原以為兒子是玩耍撞到腿,沒想到疼痛持續,爸爸到房間巡了一圈,竟在窗溝驚現一條龜殼花,連忙送孩子前來本院急診,到院已出現「腔室症候群」,醫師選擇使用血清,再加上都卜勒血管超音波
介入觀察,成功讓小男孩免挨一刀。
依據疾管署統計,每年約逾1000名民眾遭毒蛇咬傷,國內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與百步蛇。根據本院過去10年的蛇咬傷調查,內湖基隆附近蛇咬傷以龜殼花居多,其次為赤尾青竹絲,咬傷個案7成為男性,介於40至60歲間,咬傷位置以下肢居多,發生率多在每年6月及9月。
本院急診醫學部何政軒醫師表示,蛇咬傷病人若沒有接受即時正確抗蛇毒血清治療,腫脹位置會從咬傷處逐步向上蔓延,且臨床上常會有傷口疼痛、腫脹、感覺異常,甚至出現麻木等腔室症候群症狀。
「腔室症候群」是指因外傷造成肢體內腔室間壓力過大,進而壓迫血管與神經造成壞死,臨床處置首重立刻緩解腔室壓力,建議病人接受筋膜切開術,但蛇咬傷造成腫脹的機轉與外傷不同,且進行筋膜切開術不僅住院時間增長,還可能會對局部組織造成傷害。

手術率下降 成效卓越
為減少蛇咬傷病人不必要的手術,本院應用非侵入性的都卜勒血管超音波診斷技術,確認病人是否已產生「腔室症候群」,達到須接受筋膜切開術的標準。何政軒醫師表示,三總自2009年至2016年間,蛇咬傷病人約有13%接受筋膜切開術。2017年至2019年近3年來以來,採用都卜勒血管超音波診斷技術後,蛇咬傷手術率已下降至0%,且後續追蹤病人皆無不良後果,不僅成效卓越,還獲得2019年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擬定處理程序 增進醫護熟稔度
為因應處理蛇咬傷病人的能量,三總平時固定備有10瓶「抗龜殼花與赤尾青竹絲血清」。另外,三總將過去蛇咬傷病人帶來的蛇體,進行測量以及置備成標本,提供將來病人來診辨識蛇種,同時三總也擬定標準作業處理程序,定期舉辦蛇咬傷及臨床毒物模擬訓練,以增進臨床醫護同仁處理的熟稔度,維護就診民眾健康安全。
三總應用都卜勒血管超音波診斷技術減少蛇咬傷病患不必要的手術優化治療記者李佩玲攝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0/02/05 點閱次數: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