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醫療新知

慢性傷口的複合式治療

整形外科喬浩禹醫師

整形外科 喬浩禹醫師
臨床上至門診就醫的病人,身上有著不同大小不同病史的傷口,去年於澎湖服務時,遇過許多老年人身上有著一年以上的慢性傷口來尋求專業評估,其中一位長了數年的傷口在臉頰上侵犯到下眼瞼導致外翻,這些不是一般傷口,是惡性腫瘤,如常見的皮膚癌,需接受廣泛性切除後重建。
慢性傷口的定義是指傷口在經過合宜治療後,超過一個月仍然無法癒合的傷口,臨床上至門診就醫的病人,若急性傷口因為傷口範圍過大或是傷口照顧上不熟悉導致發炎感染,急性傷口無法順利癒合,一個月後逐漸形成慢性傷口導致難以癒合。若是因為傷口過大導致難以癒合,只要尋求整形外科醫師協助,以植皮或皮瓣的方式重建,就能順利重建急性傷口導致的皮膚軟組織缺損。

有些病人的傷口在急性傷口期感染了社區性的抗藥性細菌,如常見的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使用第一線的抗生素無法改善傷口紅腫熱痛,導致傷口化膿擴散,往往需切開引流甚至是住院清創。但若是因為自身系統性疾病的因素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則要仔細審視病人的疾病史及用藥史,如糖尿病、肝炎、慢性腎臟病,下肢血管動靜脈疾病,下肢水腫,惡性腫瘤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劑,這些都是臨床上常見的因素導致傷口難以癒合。
五年前遇過一位潰瘍性大腸炎的病人,因為身上多處皮膚潰爛於感染科接受治療,當時整形外科被會診清創傷口,術後追蹤發現病人的傷口都沒有培養出細菌,因此立即與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後,建議給予類固醇治療(與感染治療是天秤的兩端),也因此病人的發炎情況迅速改善,原本多處潰爛的慢性傷口也得以順利癒合。

治療慢性傷口在門診換藥或手術清創,用消毒液清潔傷口後,以目前市面上多款的敷料來治療病人,是目前醫療生技的大趨勢,比起傳統的紗布,先進的敷料除了減少換藥次數(一天一次 vs 三至五天一次),減少疼痛,更重要的是減少傷口的破壞甚至是促進傷口的癒合。
感染性的慢性傷口我們清創後,可以使用含銀的敷料減少傷口細菌量的生成,傷口表面可以使用促進傷口癒合的噴霧(如類生長因子, 奈米級元素),或是使用生物敷料(魚皮,人工真皮等),更進一步提供細胞骨架促進傷口癒合,提供慢性傷口病人非植皮或皮瓣重建的選項,尤其是手術麻醉風險較高的病人。
本院傷口照護整合門診,對於來診病人的慢性傷口,提供一站式的評估,除了評估傷口需要接受的處理及後續的敷料選擇,也考量病人對於不同治療選擇的風險效益,提供病人慢性傷口的複合式治療。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0/02/05 點閱次數:3,293